本文转自:黄冈日报
本报通讯员刘世民付言坤胡雯婷
红薯、花生、薯干、板栗……这些不起眼的山货,成为罗田供销电商运营中心的热销产品。
7月21日,走进罗田供销电商运营中心,大堂展厅里展出的农副产品琳琅满目。几名工作人员正在打包土特产,“新疆有个客户急需个板栗月饼,今天得发出去。”鄂东网红、运营中心总经理丁海玉说。
罗田供销电商运营中心由罗田县供销社和湖北玉农寻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今年5月1日上线运营。实体店建筑面积达平方米,分为展示区、体验区、线上销售、直播平台、大数据中心等多个功能区,经营范围以农产品销售为主,包含农技推广、信息咨询、农产品展示等服务,是集线上和线下销售为一体的农村电商平台。运营中心开办两个多月来,销售额已过万元。
立足服务“三农”主责主业,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罗田县供销社坚持“为农、务农、姓农”的原则,秉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结合实际,认真履职,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优化农业社会化服务,激活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为全县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数据“穿梭”田间地头
白庙河镇后花园生态农业合作社有桃园余亩,今年4月中下旬,桃子逐渐成熟,但董事长张益平却越来越着急,因为前来采摘购买的人寥寥无几。“我们只能支个摊子,每天在肖家坳街上叫卖。”但这样的方式每天只能卖公斤左右,张益平听说罗田供销电商运营中心5月1日正式运营,便当天赶来求援。
罗田供销电商运营中心对接供销中华供销总社的e家商城,仅仅半个月,后花园合作社的3万公斤桃子销售一空,每公斤6元,售价每公斤比往年高出2元,直接为张益平增收10多万元。这让张益平尝到了甜头。
河铺镇有家食品厂,生产的板栗月饼皮薄馅亮,口感香酥润滑,但销路不是很理想。“这么好的月饼怎么不弄到网上去卖?”丁海玉主动找上门,食品厂当即决定聘请丁海玉做网售代理。丁海玉通过“直播带货”,推介板栗月饼,短短十几天时间,板栗月饼就由“供大于求”变身为“供不应求”。
罗田县供销社依托县、乡、村三级服务经营网点,建立数据大平台,让数据“穿梭”在田间地头,将电商、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户紧密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从田间地头到电商平台的生产销售新模式。
邻家大嫂攒的土鸡蛋、坡上大哥种的中药材、村头大妈绣的手工鞋垫、隔壁大姐做的印花粑……村民不出村就能卖掉产品。
“传统的电商模式是点对点,我们的优势是点对面。”县供销社主任张朝珍说,线下实体店,辐射带动周边群众,线上客户端,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销售产品涉及食用菌、山野菜、土蜂蜜、天麻等30多类80多种产品。
垃圾分类扮靓乡村
仲夏时节,来到骆驼坳镇叶家圈村,绿水绕村,繁花似锦,美不胜收。
“这美丽来之不易。”村党支部书记叶新春说:“以前村里垃圾堆成山,蚊蝇满天飞,污水遍地流。”年,在罗田县供销社的指导下,叶家圈村开始实施垃圾分类试点,并建成全县首个再生资源回收积分兑换超市。
“垃圾现在变成宝。”叶新春介绍,村民把可回收垃圾,拿到村积分兑换超市进行积分,再通过积分兑换食用盐、洗衣粉、香皂、洗洁精等日常生活用品。多余的积分还可以积累起来兑换大米、食用油等面值较大的生活用品。该村积分兑换超市运营两年多来,已累计回收旧书籍、报纸、玻璃、金属、塑料等可回收物约3.6吨。
在河铺镇林家咀村,村委会投入5万多元,修建一个可回收垃圾存放点,工作人员定点、定时进行再生资源回收,村民将可回收物进行投放,获得相应的收益。
“从‘垃圾围村’到‘垃圾不落地’,再从‘垃圾不落地’到‘垃圾分类投放收运’。”河铺镇副镇长冯署介绍,该镇通过实施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外运垃圾减少50%以上,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我的收入快赶上白领了”,现年59岁的大崎镇再生资源回收员何双文高兴地说道。0年,他竞聘上大崎镇供销社再生资源回收员岗位。3年来,他每天走村入户上门回收垃圾,再进行分类打包出售给大崎镇供销社集并中心。今年元至7月中旬,交售可回收垃圾30余吨,收入5万余元。
近年来,罗田县供销社按照“政府推动,供销主导,普及推广,全域覆盖”的工作思路,将再生资源分类回收利用网与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网进行有机融合,成为全省示范典型。
以县供销社馨誉再生资源公司为龙头,建立县级分类回收集散中心;以乡镇供销社为主体,建立乡镇再生资源分类回收集并中心;以村级综合服务社为载体,设立村级分类回收站,形成“户分类,村收集,镇分拣,县回收”的可利用生活垃圾回收体系,实现再生资源回收与农村清洁工程有效对接,与垃圾分类有机结合。
目前,罗田县供销社构建县、乡、村三级分类回收网络体系,实现了全县11个乡镇个行政村全覆盖。已建成九资河、白庙河、河铺等乡镇集并中心12个,村级分类回收站个,配备专职工作人员36人,兼职人员余人,回收经营七大类(废金属、废塑料、废纸、废玻璃、废家电、废织物、有毒有害物)50多个品种。仅今年上半年,全县共回收废旧物资近2万吨,实现垃圾减量30%以上,帮助农民增收0余万元。
花开正艳惠泽农家
7月20日,走进三里畈镇天平桥村裕农野菊花种植基地,只见田间一派忙碌景象,10多名工人正忙着清沟、除草。
“这段时间用工主要以基地管护为主,每天10个工人就足够。”湖北裕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基地负责人杨水文说,菊花盛开时最多用工可达余人,漫山遍野的菊花,间杂着三五成群摘菊花的农民,场面很是壮观。
“以前到供销社是买货卖货,谁能想到今天的供销社还能给我们发工资呢!”天平桥村4组脱贫户王文清欣喜地说,如今的供销社就是农民的“娘家人”。之前,王文清在镇里打零工,挣点微薄收入,日子很艰难。现在,她农闲时到裕农合作社的野菊花加工车间上班,每年工资收入有近3万元。
“我们合作社今年销售额将突破0万元。”杨水文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杨水文是三里畈供销社主任,年轻时见证过供销社的高光时刻。0年开始,三里畈供销社全面实行改制,多名职工全部买断身份自谋职业。供销社何去何从,一度陷入低谷。他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还能再次亲历供销社的回归。年,县供销社整合资源,为广大村民提供便民商店、特色果蔬种植、农资专卖供应、电商服务、物流快递等专业化服务,让山村活起来,乡亲富起来,群众惊呼“供销社又回来了”。
年12月,罗田县三里畈裕农专业合作社由三里畈镇合作社领办,占股45%,采用“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组织形式,着力打造野菊花系列产品。如今,合作社野菊花种植及加工项目总投资已超过0万元,有烘干设备、冻库、加工车间等设施。到目前,裕农专业合作社共有社员户,涉及太平桥、七道河、车潭畈等11个村。社员种植野菊花亩,群众在菊花产业中实现“福利双收”。
把综合服务社建在村上,把服务送到农民心坎上。罗田县供销社以当地特色农产品为依托,以新型电商拓展市场为导向,通过共同出资、共创品牌、共享利益等方式,吸纳农民、农业经营企业和基层社干部职工创办一批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农民科学种养,增加农民收入。到目前,已累计发展各类合作社家,发展省级以上示范专业合作社30余家,为全县农民依托产业增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