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至年,我在王家河街彭岗村所在的建中小学教书。彭岗的几年,让我的人生经历有了别样的体验。
彭岗村是一个辖区面积比较大的村,曾经的彭岗中学直到年才合并到王家河中学。在如今乡下学校越来越微型的今天,彭岗村所在的建中小学仍然是一个拥有多名学生的村小。
从黄陂城东出发,到城东加油站左拐上火塔公路,不过十分钟的车程,没有城内的堵车,上班的路途甚至比城内都便捷。
曾经红火一时的“列那酒厂”因为非法集资被查处,只剩一个硕大的木酒桶矗立在彭岗新、老街的岔路口。造福彭岗人的是老板留下的大量流转土地种植的桑葚、葡萄、猕猴桃;此外,还有人在附近种植了大片的桃林;沿线建了大棚,种上了草莓、火龙果、西瓜;还有本地农民种的莲蓬、甘蔗……我的上班之路简直成了瓜果一条街。任何季节,只要你想吃水果了,在路边停下车,就能吃到各色新鲜水果……
上班途中唯一不便的是进彭岗的铁路桥处。由于火塔线路的几次改造,导致铁路桥那里地势越来越低,一旦雨下得过大过急,铁路桥下积水无法迅速排出,就会阻断我的上班路。这几年中,我遇到过三次淹水不能通过的情况。也有不信邪的愣头青,大概认为桥下积水不会很深,非要冲过去,冲的结果就是车在水中熄火。
其实,从破楼胡到张家大湾再到冯桥村,也可以绕过去,只是线路有点远,不是彭岗人根本就不知道。好在还有一条“前王线”可去往王家河,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能调头走那里了。不畅只是偶尔有之,王家河确实是一个离县城近而且便利的地方。
年9月,校车在王家河街运营。彭岗村辐射的湾村很多,建中小学有三台校车共六条线路为学生服务。校车公司只派了司机,接送学生的跟车员只能由老师兼任。
所有老师轮班接送学生,领导研究决定让住在彭岗附近的老师负责早晨的接,住在黄陂城区的老师负责下午的送。要知道早晨的接和下午的送完全是不对等的劳动量——冬天的早晨,为了7点赶到学校,有的老师6点不到就起床了,骑电瓶车去学校,比我们坐公交难受多了。
遇上天气不好,风啊雨啊的,连路都看不清,但是,没有哪位老师和住在城区的老师攀比。这是同事之间的体谅和包容,更是他们的大度和豁达。
我负责送冯桥和大阳这两条线路。冯桥那条线路有点远,一个来回需要40分钟。在这条线路上,让我难忘的是孙经历家的狗。
孙经历读三年级,她们家住在孙桥头。每天下午四点多,校车一拐进能看见孙桥头站牌的地方,就看到孙经历家那条黑狗从村里奔出,在村口的桥头立住,望着校车驶近,校车一停下,就蹦跳着迎向下车的孙经历,在小主人的身边跳跃……
从三年级乘坐校车开始,只要是我送车,总能在孙桥头看到迎接孙经历的黑狗,风雨无阻,一天也不曾缺席。动物的忠诚有时让人类都汗颜。
大阳村在木兰草原的口子上,这条线路就近多了,路也好走。特别是去往草原的路上风景让人总也看不够:四季常青的绿化带,高大挺拔的行道树,成片张扬的紫玉兰,再加上碧蓝的天空和洁净的白云,车行其中,身心愉悦。
在建中几年,优质的空气竟然让困扰我好多年的咽炎奇迹般的自愈了。
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校园舞进入学校。年,在少先队辅导员韩紫玲老师的要求下,我教学生们跳了当时风靡全国的舞蹈《小苹果》。不论是女生中的小胖妞还是男生中的大个子,伸腿扭腰都那么认真。
不到一周的时间,这些几乎没有舞蹈基础的孩子们就都跳得有模有样了。这也说明,艺术细胞是存在于每个孩子的体内的,只不过农村的孩子缺少了学习的条件和展示的机会。
正因为知道这一点,我更注重传统的语数英之外学科的教学。
上科学课时,该做的实验我一定做到位:制作土电话,自制风向标、雨量器等。自己动手,免不了出现这样那样的状况。在测量校园内不同地方的温度时,面对打破的温度计,不仅要安慰惶恐的“肇事者”,还要再次强调使用方法和安全;在做溶解实验时,要时时提醒那些嘴馋的学生不能把红糖往嘴里拈……
我希望学生有这样的经历,哪怕简单,在培养他们动手能力的同时,更能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情和兴趣!
美术课,我教学生画画。没有基础,我不按教材来,从最简单的简笔画开始,从身边的蔬菜水果画起。音乐课,我却按教材来教,我知道教材上选编的都是经典儿歌,我希望孩子们能有哪怕是一首经典儿歌让他们难忘。孩子们边唱歌边做简单的动作,我还希望他们都活跃起来,活泼起来。
我这么做,只是想在这些农村孩子的童年留下色彩和乐音。建中小学是一所教师老龄化非常严重的小学,年我去那里时,学校有二十多位老师,短短三年,退休教师有十几人!教师队伍老龄化,这也是我们整个王家河街教育界的现状。缺少年轻教师的学校,在缺少活力的同时,学生童年的色彩和乐音也缺失了。
由于学生老师都离家远,午饭都在学校食堂吃。而饭后的水果,才是我们最期盼的。贡献水果的,是郑香姣老师。
郑老师数学教得好,菜和果树也种得好。孩子们都不在身边,她种的黄瓜、西红柿、桃子等更多的是带给我们吃。每年从5月开始,她的早黄瓜就开始结了,一条条黄瓜又肥又大,还鲜嫩。午饭后时间很充裕,是我们享受美味的时刻。几个人分一条,脆爽的黄瓜比午饭更吸引人。
陆续地,西红柿熟了,桃子熟了。每天,郑老师都带那么十几、二十几斤来。桃子不仅有本地水分充足的毛桃,还有外阜脆甜的美国桃。让我们更觉羞愧的是,很多时候我们不仅在学校吃,还要带回去吃。这些东西,几乎能吃到学期结束。
9月开学后,先是有迟黄瓜,不久草莓熟了,猕猴桃熟了,这些稀罕的水果郑老师照样大袋大袋的往学校带。等到这些吃得差不多的时候,季节最长的柚子又熟了。郑老师把成熟的柚子留在树上,可以一直吃到放寒假!
吃着美味的各色果子,郑老师担着水桶在地里浇水、施肥,汗水一定湿透了衣背吧?穿行在桃树下摘桃子,桃子的毛屑一定弄得人手臂瘙痒难耐吧?拿着剪刀在带着雪的柚子树枝头剪下一个个柚子时,郑老师的手指一定冻得失去知觉了吧?
享受着郑老师辛勤劳作的成果,对郑老师,我们每个人都心存感激!可惜的是郑老师今年9月就要退休了,留给建中小学老师们的,必将是永远的感念!
在彭岗,最多的水果是桑葚。每年五一前后,桑葚成熟了,深紫色的桑葚像一串串玛瑙挂满枝头。每年这个时候,建中小学的女老师们还会做一回“小偷”,去偷摘野外的桑葚。
列那酒厂建厂目的是自酿葡萄酒,然而他们只在彭岗街往草原去的那一边种了一片葡萄树,种得最多的却是桑葚。酒厂被查后,大片的桑葚被一些人承包,较偏远的地方无人承包。桑葚成熟了不能久放,摘下来的果子隔夜都不行,在路边才便于采摘和出售,远了自然没人接手。
有人管理的桑葚,每年一到秋天桑树叶落了,就要砍去枝丫,地面上只留十公分左右的树桩,在树根处埋上底肥,来年抽出的新枝结的桑葚会更好。无人管理的地方,桑树越长越大,只是每年照样结果。
郑老师告诉我们有这样一片无人承包的桑树,里面的桑葚是无主的。当然,原来的田主人如果看到有人采摘,还是会制止。听到这个消息,几个女老师就谋划着学生午睡后不值班的人去摘。
那天,学生午睡后,校园里悄悄开出了3辆电瓶车,6个人拿着袋子、纸盒出发了。桑树林有不小的一片,熟透的桑葚又肥又大,和我们本地桑葚的小球状不同,是长条状,一般的都有2、3厘米长。
看着这么多桑葚挂在枝头,兴奋的我们在树林里穿来穿去,全然不顾桑葚的汁液染紫了我们的衣服。到底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我一边摘一边看路边,生怕突然有人过来捉住我们。
回到学校,我们分享着战利品,没有去的老师也拿袋子分一份。熟透的桑葚酸甜爽口,我们一个个吃得牙齿都染紫了,还在吃。回到家,我跟老公讲了我们摘桑葚的经过,老公教训我说:不知道自己多大岁数了,还去做这种事。要是你们摘桑葚被别人捉去了,别指望我去救你们。
老公是王家河管老师的小干部,自然是怕我们给他找麻烦。不过,他说他的,至于桑葚吗,每年五一过后是照“偷”不误,好在一次也没被什么人捉过。
年,我离开了建中小学。可是,建中小学的一切是那么让我留恋:老顽童一般的王凤珍老师,刀子嘴豆腐心的郑香姣和彭春华老师,漂亮的韩紫玲和向桂华老师,憨厚的万润华老师,说话轻言细语却让学生敬畏的陈慧敏老师,还有像陈功主任一样兢兢业业的一群年轻老师,更有郑香姣老师那四季飘香的各色水果……
一切的一切,仿佛就在眼前。
怀念我的建中小学,怀念那一段美好的时光!
本文作者李志珍授权印象黄陂发布
关于作者李志珍,王家河街教师。喜欢阅读,偶尔写点所得,自娱也希望能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