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到底有多美语文老师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绽放树梢的桃花啊,其美丽妖艳如火,缤纷灿烂,那个美丽的姑娘将要出嫁了,即将组建一个美好的家庭。记得上中学的时候,语文老师经常把这句诗挂在嘴边,尤其是在讲古文和诗歌的时候,总能拉出来赞美一下,当时并不知道这句诗到底是什么意思,只知道其朗朗上口,意境优美,且与桃花有关,来着《诗经》。《桃夭》《桃夭》出自《诗经》国风的周南篇,给我们描绘的是春秋时期女子出嫁的情景和当时的人们对婚姻的美好祝愿。《桃夭》一诗借绽放的桃花比作即将出嫁的姑娘,展望了她从结婚前到结婚后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种种美好场景。全诗重章叠句,前后押韵,使人感受到其景色美不胜收,回味无穷。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古时女子出嫁的场景吧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你看那儿村头有一颗又高又大的桃树,树梢开满了粉红色的桃花,由于桃花开的太多,简直就是粉色的火树一般,一阵微风吹过,落英缤纷,娇艳无比。村里那个美丽的姑娘终于要出嫁了,她的笑容就像桃花一样使人欢喜,美丽贤惠的新娘到家之后,一家人一定会和谐美满。桃花朵朵开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你看那儿村头有一颗又高又大的桃树,树上结满了又肥又大的桃子,粉红好吃的桃子密密麻麻地挂在树上,一阵微风吹过,一个个桃子摇头晃脑,使人越加欢喜。村里那个美丽的姑娘要出嫁了,对着窗前的桃花梳妆打扮,美丽贤惠的新娘把婆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其生活有滋有味,幸福美满。新娘出嫁前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你看那儿村头有一颗又高又大的桃树,树冠上的叶子郁郁葱葱,生机勃勃,一阵微风吹过,树叶“呼啦呼啦”的响,在阳光的照耀下就像一株翡翠一样美丽。村里那个美丽的姑娘要出嫁了,美丽贤惠的新娘敬老孝亲,与夫君恩爱有加,他们的家庭就像村头的桃树那样,茂盛兴旺,其乐融融。共拜父母恩诗中的新娘实在美的让人心动,三次重复“桃之夭夭”,身材就像桃花一样婀娜妖娆,面容就像桃花一样美丽动人,可不就是那美丽的新娘吗?“之子于归”亦是重复三遍,彰显出新娘即将出嫁时的心情,心里不停地重复念叨“我要结婚啦,我要结婚啦!”青春少女的气息跃然纸上。诗中描写“灼灼其华”、“有蕡其实”、“其叶蓁蓁”既展现了桃树的三种面貌,其中又寓意着三层深意,随着时间推移,桃树花后结果,更加茂盛,而当年的新娘也由青春少女变得更加持家有方,她不仅长得漂亮,而且还会“宜室、“宜家”,能娶到这里的老婆,是丈夫几世修来的福分,更是这一家人的骄傲。此为对当时民间婚嫁的真实描写,也是人们对婚姻美好的祝愿。坐谈花烛饮《桃夭》一诗美不胜收,听一遍就难以忘却,自是经常在心中默默诵读。宋代朱熹《诗集传》中描述“文王之化,自家而国,男女以正,婚姻以时,故诗人因所见以起兴,而叹其女子之贤,知其必有以宜其室家也。”有“然则桃之有华(花),正婚姻之时也。”所以自古以来的很多描写婚嫁时的场景多有桃花出现。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中写道:“桃花色最艳,故以取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自古,漂亮的女子总是受到超常的宠爱,文学更是不吝字墨,推波助澜。无论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还是“玉腕枕香腮,桃花藕上开。”,读起来,总不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更意浓神近,引人入胜。如此美丽的诗句,每天挂在嘴边也不为过吧!盛开的桃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87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