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刚下过一场暴雨,天空中还飘着雨滴,一位运桃的大姐在快递站搬货,攀谈几句原来是本地大桃产区大华山的村民,说一箱桃不贵,四五十,品种是澳大利亚油桃,甜脆,黄灿灿的,好比是撒马尔罕的金桃,大姐说,桃子销量其实是没问题的,但是自从年疫情来了,原来家里种植桃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祖辈种桃,每年6月底大桃开始下树,原来是顾客上门采摘,只要站在果园就有顾客,基本上下树季节还没过桃子就卖完,然而疫情以后这样的模式就不灵了,因为疫情防控很多顾客不能随意走动,流动的顾客也就基本没有了,采摘桃子的自然也就少了,所以大家改变了卖桃思路,转变了思想,开始实施现在流行的互联网卖桃模式,桃子这种水果不似苹果梨汁类的,可以储存很久,桃子成熟以后,就需要赶快下树装在箱子里销售,而有了地方乡镇的帮忙基本村里的桃农都学会了这一套网上的操作,从培育到桃下树都会有视频等等,让顾客看到全过程,互联网销售,让桃农的大桃实现了大桃畅销,收入不降反增,而且比以往的守株待兔方式售卖更主动,更能够活络桃农的思维和商业头脑。
利用手机直播的形式将地里出产的果品卖到世界各地,为顾客带去平谷的美味。其实在疫情以前就开始了,疫情让这种模式更加成熟,桃农自电商培训、对接电商平台、主播销售奖金,一系列操作让平谷大桃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大桃丰收期间,平谷桃能够卖到10月初,而桃也让平谷知名,平谷与桃的渊源,也是非常久了,都说桃园结义,桃也是忠义的象征,平谷南独乐河镇峰台村三义庙,位于村东北角,供奉的是刘备、关羽、张飞。平谷地区历史上建有7座三义庙,多已毁弃,仅存峰台三义庙。峰台三义庙坐北朝南,有山门一座,山门内西侧有古槐一棵,前殿三义庙匾额为著名书法家王友谊书,门前廊柱一幅对联:“一座三义庙,半部春秋堂”,为著名书法篆刻家王玉书撰并书。近年对此庙进行了油漆彩画,并加盖了围墙,得到了妥善的维护。
年,平谷大华山公社后北宫大队开始发展大桃亩,品种为五月鲜、号、大久保等。这也是平谷大桃的开始,可以说大华山是平谷大桃的耶路撒冷,桃养人,是因为桃具备有补中益气、养阴生津、润肠通便的功效,随着人们生活越来越好,经济越来越发达,桃也变成了夏日的一种美食,上世纪80年代平谷大桃种植开始步入规模化发展。现在,全区桃树种植面积已达到20多万亩,年产量2.5亿公斤。平谷大桃的售卖,其实也是紧跟着时代的变化,曾经的平谷,物流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大桃的知名度也就仅限于周边,毕竟是地处半山区,要想富先修路,随着年平谷高速公路的通车,缓解了地区的闭塞,从北京到天津,平谷恰好位于北京的桥头堡位置,靠近河北和天津,让平谷大桃顺利走出大山走进城市,走进周边乃至全国依靠的就是物流网络,而如今马坊物流园的建设,增大了这一环节,而且平谷大桃配送速度也在全力提速,大桃揽收也均设在果园里,实现大桃产区的%覆盖和全天候服务。另外还有增设核酸检测采集点,开辟绿色通道,对检测费用给予补贴。
如今,平谷大桃可以最快北京地区半日达、津冀地区可实现一日达,全国城市最快24小时送达的极致体验。新鲜可口的大桃,也并没有因为春耕时期的疫情而耽误培育,今年春天,疫情来临,也就是四五月正是关键时期,但是桃农依然一派春耕的繁忙景象。疫情防控期间,由产桃区的各村技术员统计全村村民需要采购的农业物资,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为村民进行统一配送,减少村民日常出行。进村卡口处,,工作人员对过往车辆人员进行严格疫情防控检查,带着口罩的果农们为桃树剪枝、施肥、浇水。防控生产两不误,绿色通道的开通,让今年大丰收。
大姐说这个月,除了澳大利亚油桃,还有早熟品种陆续上市,早露蟠桃、早黄蜜、蟠13、澳油、中油,这都是老口味,现在有了一新品种叫纽扣蟠桃,迎合了现在防止浪费的理念,桃子几口一个,个小香甜无毛,您下回买几斤尝尝鲜?网上下单,保证新鲜!还是正宗的平谷大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