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纪伟
见习记者 王思晴
本报通讯员 张圣虎
7月19日,43岁的蒙阴县旧寨乡长岭村村民刘刚起了个大早,从桃园里摘了几筐黄蟠桃,到邻村的市场上售卖。
上午9点,莲汪崖村黄桃交易市场人声鼎沸。两座交易大棚足有10米高,支撑大棚的是几十根钢柱,每两根之间都挂着一块标牌,有的写着湖北、黑龙江等省份名,有的写着客商代理的品牌名称。牌子下停放着大小不一的货车,每位客商都会在当地雇三五名分拣工人,将桃农送来的桃子分类、装箱,再根据运输距离的长短,选择装车或者暂存在大棚东侧的冷库中。
刘刚的黄蟠桃送到了湖北客商刘基文的货车前。刘基文拿起几个桃子左右旋转,查看色泽饱满度和果皮光泽度,再闻一闻气味,大致判断出甜度。两人合作多年,只十几秒时间,刘基文便爽快地给出了每斤5元的收购价。
两人握手,生意谈成,但刘基文既不掏钱,也没有拿出手机转账的意思,只是从兜里掏出一个小本子,写下双方姓名和重量价格等信息,又将纸片撕下递给刘刚。“老刘会把货款付给市场负责人,等一季桃子卖完,我再拿着这些单子去找市场负责人清账。”刘刚说。
摸索出这套交易规则的人,是莲汪崖村黄桃交易市场负责人张丽丽。年,为了帮助桃农与客商精准对接供需,她在家门口流转出这片土地,建起了大棚与冷库。“桃子一旦熟透,采摘、预冷、运输都需要争分夺秒,桃农大多上了年纪,卖桃只认现金,要是在找零凑整上和客商掰扯起来,很费时间,所以我们就制作了这种结款单,方便大家交易。”张丽丽告诉记者,目前这个交易市场里有50多家客商同时开张,北到黑龙江,南到广东,口音是天南地北无所不包,但所有来这里卖桃的村民都认这张带有标号的结款单。在张丽丽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大大小小的账本,昨天的交易量已经统计出来,超过20万斤。据张丽丽介绍,这个市场的交易量在8月初会迎来高峰,到那时日交易量会超过50万斤。
“今年桃子授粉的时候太阳有点毒,花粉被晒伤后导致桃子减产,大家普遍反映减产量在20%左右。但好在冬天没有冻害,雨水也不强,桃子的甜度和好果率都提高不少。”张丽丽对今年桃农的收入给出了结论——减产但增收。
蒙阴县的桃园里种着几十个品种的桃子,仅蜜桃这个大类,细分下去就有十几个品种,产量价格各有不同,总体收购价大致分布在每斤2元到6元之间。张丽丽不知从哪里拿来一只淡粉色的桃子,她告诉记者,这是近年来当地单价最高的品种奶蟠。奶蟠个头不大,直径仅有五六厘米,但不用咬开果肉,闻一闻就有一股浓郁的甜香。“奶蟠种植要求高,亩均产量仅有多斤,但品质很高,所以物以稀为贵,价格就上来了。”张丽丽说,正是因为品质高、品类全,全国各地收桃的客商都来蒙阴。今天还有一个外地的客商,带着安徽产的桃子来这里售卖,就是为了卖出更好的价格。
刘基文从5月底第一批桃子成熟,就来到了莲汪崖村,住在附近的旅馆里,一直要到9月底才回湖北。他在蒙阴县收购的桃子经过冷库预冷后,装车运到湖北的批发市场,再批发给当地的超市和水果店。和刘基文摊位相邻的客商来自广东,负责人是一家大型连锁超市的采购员,他收购的桃子直通超市货架。
谈起客商扎堆的原因,每年都来蒙阴收桃的刘基文表示他最有发言权。“蒙阴县在北纬35°到36°之间,这是蜜桃的黄金生长带。”刘基文说,这就是老天爷帮忙。
除了“天时”和“地利”,蒙阴蜜桃还占了“人和”。卖完桃子,刘刚驱车回家,他一边开车一边告诉记者:“别看老刘年年来收桃,但他不种桃,有些事不明白,先天条件只是一方面原因,蒙阴蜜桃能在全国出名靠的还是我们管理技术好、品种更新快。”
蒙阴县的蜜桃种植已走过四十多年历程,该县探索生态富民之路,80%的山地丘陵都种上了蜜桃。目前,蒙阴县蜜桃种植面积71万亩,年均产量稳定在20亿斤左右,年实现产值54.8亿元,蜜桃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山东省的三分之一,居全国县级第一位,当地农民80%的收入来自蜜桃。在“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暨中国品牌建设高峰论坛”上,蒙阴蜜桃以品牌强度、品牌价值.81亿元,位列全国区域品牌价值榜强第十、蜜桃类第一。
回到刘刚的桃园,桃树上大多已空空如也。刘刚家的桃子从6月初开始采摘,如今已卖掉大半,只剩一片黄蟠桃树上还挂果,但果子都集中在中下层的树梢上。“上面的桃日照充分,甜度高,所以最先摘下来卖掉,摘了两三次后就只剩下面甜度不高的桃。”刘刚说,同样一棵树,一般顶层的卖五六元,中下层的只能卖三四元。今年雨水不算大,所以桃子的甜度整体都上了一个台阶,今天卖掉的桃子都是从中下层摘到的,能卖出5元的高价让他非常满意。
刘刚家三代种桃,侍候桃树是祖传的手艺。即便如此,刘刚还是每年都要去县城和镇上参加五六场技术培训会。因此,到了刘刚这一代,在同样的桃园里有了不一样的种法。
侍候桃树无外乎浇水、剪枝、疏果、施肥、套袋几个步骤,但每个步骤里都有大学问。就拿施肥来说,以往桃农都是等桃子收完后过一两个月再施肥,但去年专家来培训时,提出一摘完桃子马上施肥效果最好,这个时候的肥叫作“月子肥”,就像人生完孩子在月子里要补充营养一样。今年,刘刚又从培训班上学到了一招——垄沟施肥。当地传统的施肥方式是以树干为圆心,挖出一条条放射状的小沟,肥料沿着小沟流向树干。但几个月前的一次培训班上,有专家提出在一排桃树旁统一挖出一条垄沟施肥即可,省肥、省力还能控制果树长势。
桃园中有几棵桃树上缠着细小的绷带,刘刚解释说这是在试种新品种。不需要刨掉老树种新苗,只需在老树上嫁接新品种的树枝,就能种出新桃。“县里推广新品种时,给每家发几根枝子,桃农回家嫁接即可,因此我们的品种更新特别快。”
除了种桃,刘刚还兼职育苗。为了去外地推广种苗,他经常去各地参加蜜桃比赛,得过年全国优质桃品鉴会金奖、年临沂市桃王擂台赛金奖……刘刚说,靠着真刀真枪的比拼,这些年有不少外地种桃合作社请他去讲课,春秋两季农闲时他在外地的讲课时间累计超过一个月。“其实我的技术在县里不算最好的,像我这样的土专家还有很多。”
吃过午饭,刘刚打开 晚上8点,山村降下夜幕,刘刚拿出手机支架,开始直播带货。虽然直播间里仅有几百人,却不时有订单发送过来。据刘刚介绍,他的直播间旺季时一天能卖出0多单,销量多斤,并不比客商的收购量低。来源:大众日报
来源: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2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