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记者任磊磊今天是秋分,也是中国农民丰收节。现如今越来越多生活在城市的年轻人,选择做一名“新果农”。他们运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与家乡亲人的跨时空配合,帮助老家销售水果,实现了亲情与事业的“双丰收”。近日,记者分别采访了山东蒙阴的两位“果二代”,聊聊她们帮家里卖水果的故事。王悦:用专业数据分析帮父母卖水果年出生的王悦是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重山村人,目前在济南一家互联网公司做数据分析师。今年夏天,她利用业余时间,帮助老家的父老乡亲,卖了一万多斤桃子。王悦说,父母以前卖桃子都是等果商来收,相当于靠天吃饭,行情好收果的价格就高一点,反之就差一点。每次看到父母在桃子批发点为了一毛钱去求别人,王悦心里都不是滋味,“身临其境才知道他们多辛苦”。今年桃子收购价格一直走低,王悦不想让父母的辛劳白费,决定利用自己的数据分析专长,帮家里卖桃。(图左王悦在母亲节这天决定帮妈妈卖桃子)(图右王悦上架果园八号水蜜桃的商品链接)王悦平时喜欢刷小红书App,“我看到小红书上很多人在分享自家种的水果,就想试试卖自家果子。”就这样,王悦成为了村里第一个通过互联网卖水果的人。她和父母分工,老人守着桃园,负责拍摄桃子的照片,而运营账号、接收订单、处理售后都是她下班后做。王悦说,“只要把桃子摆在那里拍一下就可以,虽然有时候父母拍的照片不聚焦,但至少能让人看明白。”除了在小红书上发布果园信息外,王悦还通过经营群聊来维护用户。她同时运营7个群,最大的群有人,最少的也有多人,她跟群里的朋友们一起分享生活,探索桃子的各种吃法,与很多顾客处成了好朋友。上图:王悦在下班回出租屋的地铁上,通勤需要近50分钟下图:王悦在群聊里积极和买家互动王悦还要解决高效率发货的问题,她每天晚上会把销售数据统计出来,提前完成快递下单,父母在老家负责摘桃、装箱、发货。刚开始做帐号的时候,王悦专门休了年假回家教父母发货,还教会了村里的驿站批量发货。慢慢地,父母与王悦的“跨时空配合”越来越熟练,她家的桃子顺利地卖向了全国各地。王悦每晚会在出租屋的电脑前处理网上的订单今年夏天,王悦卖出了将近一万斤桃,占果园收成的四成有余。父母既为她取得的成绩惊喜不已,又心疼她身兼二职的辛苦。王悦妈妈说,“我说不让她卖了,但是她就是愿意卖呢,她说要试试。”最多时,王悦家一次发了多箱桃,同村的叔叔婶婶都跑来向她取经。王悦鼓励小红书上的其他用户也帮助家里卖水果,她笑言,“有个湖南的姐妹家里也有果园,我就跟她说,干起来呀!”王悦认为,“城市果二代”会越来越多,因为发现父母的辛苦,愿意去帮父母分担的孩子越来越多。对王悦来说,自食其力帮助乡村创收,是“农村人的骨气”。她希望能够跟当地其他农户一起,把蒙阴的桃子做成有全国影响力的特色品牌,这是她作为小小卖桃人的大梦想。冯宇:做电商拉近了一家人的关系今年夏天,25岁的临沂蒙阴姑娘冯宇,除了县城教师外,多了另一个身份——小红书上的“果二代”。冯宇在8月19日摘桃发货的视频中说想做“乡村守护人”去年,冯宇家的桃子都卖给了批发点,只拿到了相当于总价一半的预付款,剩余的尾款杳无音讯。看到父母辛苦一年的成果打了水漂,冯宇和正在读大学的弟弟非常心疼。今年桃子成熟后,姐弟二人决定在小红书开店铺帮父母卖桃。冯宇说,在网上卖桃的优势在于,价格始终保持稳定。“一个品种的桃子刚下来的时候,价格是比较高的,过一阵子(线下)价格才能掉下来,但是在平台上我们就可以一直保持最初的价格,这样就比线下更有竞争优势。而且线上卖桃时间非常自由,我跟弟弟可以互相帮衬。”让冯宇最开心的是,她找到了回报父母的方式。冯宇说,自己和弟弟都在城市工作、上学,总觉得农活上帮不到父母。现在,她通过在互联网上卖家里的桃子,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冯宇在帮爸妈卖桃的过程中得到了成就感做线上果农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冯宇和家人的联结更密切了。“在小红书卖水果,拉近了我跟弟弟还有父母之间的距离。”冯宇跟弟弟一起运营账号,姐弟俩经常一起挑图片,沟通文案,不知不觉间,交流就变得密切起来。他们也会频繁地跟父母沟通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品种种类,还有不同年份的价格,“通过这种交流,一家人的情感一下子被拉近了。”冯宇姐弟找到了与家乡连接的新方式,对家庭的牵挂也有了新出路。冯宇在小红书上总结今年的成绩,姐弟俩今年帮家里卖出了1多箱桃像王悦和冯宇姐弟一样,越来越多年轻的“果二代”们在返乡和放弃果农身份的两种选择外,找到了“人在城市生活,连接家乡果园”的新选择:白天是学生或者城市工作者,晚上利用新媒体技能帮助村里不会用社交媒体的传统果农们,在小红书上发布果园信息,打开农作物销售新局面,把村里的果子卖到了全国各地,兼顾了个人职业理想和家乡农业经济的振兴。冯宇希望通过网络扩大蒙阴蜜桃的知名度,为家乡的桃子“代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8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