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关中月
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只有把乡村产业做大做强了,乡村振兴才能所向披靡、无往而不胜。
去年7月下旬以来,受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和党建读物出版社的委托,本报组织专门班子,负责编写《怎样派强当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乡村振兴篇》一书。经过大家近一年的细心打磨,今年7月中旬,这本约有21万字的“工具书”公开出版发行。在笔耕的过程中,编写者对乡村振兴有了全新的认识,对其路径和方法有了更深的理解。
乡村振兴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湖南第一高峰下的炎陵县,地处湘东南一隅,远离大城市,地理位置并不好,山高谷又深,立地条件也较差。但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老区人。经过绵绵用力、久久为攻,“炎陵黄桃”一飞冲天、名扬天下。该县现有3.5万人种植黄桃,总面积9.5万亩,年产黄桃6万多吨,6.3万人通过各种方式参与黄桃的种植、运输、包装、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年产值达26亿元,占全县农牧渔业总收入的40%。
截至今年5月,全国有18.6万名驻村第一书记和56.3万名工作队员。考虑到对全国的借鉴意义,《湖南炎陵县:黄桃品牌发展之路》作为典型案例,收录到《怎样派强当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乡村振兴篇》一书。总结炎陵县黄桃产业发展的经验,窃以为可以借用“专”“精”“特”“新”四个字来概括。
首先,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突出“专”。这个“专”是指发展要“专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炎陵水果产业的发展之路犹如山中的小溪,历经“九曲十八湾”,其中的艰辛一言难尽。先是蜜橘,接着是柰李、芙蓉李,再就是新世纪梨等等,但都未能做大、做持久。年,从上海农科院引进的锦绣黄桃因表现良好,被炎陵县列为推广品种。经过技术上的“爬坡过坎”,18年后的年,黄桃产业上升为炎陵县特色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此后经过多年“培土施肥”,其终于高歌猛进,火爆“出圈”,成为全国网红。说实话,无论人,还是事,抑或产业,要取得成功,均须专注、专一。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习近平指出:“看准了的事情,就要拿出政治勇气来,坚定不移干。”乡村产业的振兴亦是如此。因为专注,所以专业,因为专业,所以卓越。唯有认真的态度,才能把产业做好,唯有专注的秉性,才能把产业做强。对确定的产品和产业务必一着不让、一鼓作气、一往无前,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干,以“尺寸之功”立“为政以德”。
其次,助推乡村产业振兴要讲究“精”。这个“精”是指服务要“精细”。炎陵县黄桃产业的异军突起,得益于方方面面的精细扶持和服务。资金上,县财政每年安排预算及整合涉农资金万元以上,支持黄桃基地建设、品牌打造、储藏保鲜和市场营销。技术上,组织专家团队全力以赴,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确保黄桃高质高产。销售上,协调各方搭建电商平台,培养电商人才,助力黄桃、香飘全国,并“漂洋过海”。品牌建设上,对内对外统一使用“炎陵黄桃”这个名称,并将其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联手“阿里巴巴”,开展网络打假活动,家网店侵权链接被删除。新业态培育上,围绕黄桃生产和销售,组建龙头企业22家、专业合作社家,涵盖包装物生产、果品分拣、广告宣传、农资配送、种苗繁育、技术推广、物流运输、鲜果加工等环节。服务无处不在,用心方得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企业、项目、产业等都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乡村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级各部门“保姆式”的服务。服务重在精细,设身处地、无所不至是前提,体贴入微、关怀备至是关键。对问题,群众未遇到,我们要先想到;对困难,群众一遇到,我们要赶到。精之又精地服好务,细之又细地服务好,乡村产业的小树苗才能长成参天大树,造福一方,惠及百姓。
再次,助推乡村产业振兴要瞄准“特”。这个“特”是指技术要“独特”。一个产品、一个产业能够呱呱叫,必然有其独到和独特之处。炎陵黄桃以靓、脆、香、甜声名远扬,品质好是其核心。其实,黄桃引进炎陵县之初,也遇到过“水土不服”的问题。山区生态环境虽好,但病虫害严重,黄桃属晚熟品种,生长期长,待到采搞时,往往十果九蛀,所剩无几,即使部分果实躲过了虫子的侵害,也大都因病害而“麻麻点点”,“卖相”不好。农技专家敢于吃螃蟹,试着将台湾一果农带来的新世梨套袋技术应用于黄桃,给桃子穿上“防护服”,并不断研究袋子的用纸,终于破解病虫为害这一难题,而且让果色更好看、果肉更松脆。随后,又总结出一整套标准化栽培技术,规范整形修剪、抹梢疏枝、疏果定果、果实套袋以及开沟排水、病虫害绿色防控、有机肥使用等工序。炎陵黄桃成功入选“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独特的才有魅力。乡村产业的培育就要有“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新,你新我廉,你廉我转”的定位。要适应市场需求,开发适销产品,要钻研高新技术,破解发展困境。独一无二,才有市场;无可替代,才有前景;胜人一筹,才有价值。发展乡村产业,要有闯劲,遇到钉子,“拔”就是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要有韧劲,遇到短板,“补”就是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要有拼劲,遇到困难,“干”就是了,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另外,助推乡村产业振兴要注重“新”。这个“新”是指营销方式要“新锐”。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产品的销售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适应时代潮流,炎陵县在黄桃营销上可谓多轮齐驱、多措并举,变“肩挑手提商贩收”为线上线下相结合,让消费者“今天下单,明天吃桃”。发展电子商务,引导种植大户入驻网络平台,承接五湖四海的订单。开展直播带货,邀请网红大咖为黄桃代言,打动天南海北的网民。举办黄桃大会,携手国内大型商超和规上企业“未熟先下单”,给果农吃下“定心丸”。强化品牌宣传,争取“国家品牌计划——广告精准扶贫”项目,免费在央视黄金时间段广而告之,一句“炎陵黄桃,‘桃’醉天下”妇孺皆知。伴随着这句推广词,“炎陵黄桃”从此走出国门。眼界决定境界,格局决定结局。在乡村发展发展中,要让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无缝对接,就要能应势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多找几条路子,多想几点法子,加大产品推广力度,打造亲民品牌形象,让好产品好好地卖出去、卖出果农期盼的好价钱。
30多年来,朴实的炎陵人民不断开拓创新,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构建起“炎陵黄桃”全产业链。如今,“炎陵黄桃”已实现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从区域品牌向国家品牌、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从经济现象向文化现象的“四个根本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