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效果最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明天就是小暑节气了,这是一年中的第十一个节气,小暑过后大概10天左右入伏,因此,小暑也标志着“苦夏”模式正式开启。
小暑、大暑,作为入伏前后的两个节气,很多人并不知道有什么习俗讲究,只是知道这段时间很热。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小暑”节气的文化习俗,快来看看吧!
小暑的由来
古人判断节气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夜晚观测天上的北斗七星。
北斗七星“尾巴”的指向,代表了不同的节气。当尾巴指向西南方向——“未”的时候,就是小暑节气。
古人用的北斗七星星盘
第二种方法,是通过黄道坐标来观测天象。
当太阳到达黄道经线°的时候,正午用圭表来测量日影,影长为古代的二尺四寸,约为0.58米,这个时候就是小暑节气。
圭表,古代的一种天文观测器具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暑,在中国汉语里是热的意思。
古人云:“暑,热也,月初为小,月中为大。”
小暑,指的就是小热,虽然热,但还没到最热的时候。再过半个月,到了大暑节气,那才是真热。
即便如此,小暑前后的天气也不怎么舒适:潮湿、高温、给人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民间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指的就是这个意思,这段时间人们总是汗流浃背,整个人跟从蒸笼里刚出来一样。
小暑有三候:温风至,蟋蟀居壁,鹰始挚
“温风始至,蟋蟀居壁,鹰乃学习,腐草为萤。”
——《礼记》
每个节气都有“三候”。小暑的第一候叫:温风
古人所说的温风,可不是我们现代人理解的“温暖的风”,而是指热风、热浪。
唐朝武则天次子李贤曾在读《后汉书》时特意标注:温风,炎风也。
以此表达温风的热气腾腾。
小暑的第二候,叫:蟋蟀居
蟋蟀,就是我们俗称的“蛐蛐儿”,小暑前后一般是见不到大批蟋蟀的,因为这个时间天气闷热,蟋蟀纷纷从田间地头跑到石头缝、墙缝中,不愿意出来。
通常到了七月底、八月的时候,蟋蟀才会陆续出来繁殖,而且声名鼎沸。
到了九、十月份,天气越凉蟋蟀越爱接近人类,因为它们想躲进人的“巢穴”,这样不至于冬天被冻死,也是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
小暑的第三候,为:鹰始鸷(zhì)
这段时间如果要去郊游的话,可以多注意一下山区是不是经常有猛禽出没。
鸷,是凶猛的意思。
一种说法是,由于天气闷热,老鹰等猛禽受不了地面的肃杀之气(高温),往往高飞来散失热量解暑,同时也因为热而性子急躁、凶猛;
还有一种说法是,这个季节正好鹰的雏鸟长大,鹰爸爸鹰妈妈会带领雏鹰学习飞行、空中搏斗等生存技能,因此人们也能见到老鹰最具煞气的一面。
小暑,买新米,吃新饭
民间一直流传着小暑节气“食新”的讲究
古时候,人们会在小暑这一天把新收获的大米和麦子打出来、或磨成粉,吃一顿热腾腾的新饭,表达对夏收的喜悦和美好愿景。
当然啦,如果家里务农的话,别忘了把新收获的粮食拿出一份祭祀先祖和天地,因为中国传统认为,天地是生命之本,祖先是家族之本,对天地和祖先充满敬畏之心才能把家庭更好地延续下去。
吃饺子,啃黄瓜,再来一个大鸡蛋
在我国北方,小暑的习俗通常会和入伏结合起来。
在小暑前后,一些地方有吃饺子的习惯。因为天热,人的胃口不好。饺子在以前是难得的美味,加上酸爽开胃的米醋,比较能打开人的味蕾。
在山东、河南一带,也有吃黄瓜的习惯,这个季节的黄瓜又脆又好,水分大,最能解暑热!
在农村很多地区,也有鸡蛋治苦夏的土办法。天气闷热,人的胃口不佳,于是早上就吃一个到两个鸡蛋,一方面增强体力,另一方面不太占肚子、不会觉得撑,却又比较顶饿。
小暑吃黍,大暑吃谷
古人在小暑前后还有吃黍子的习惯,不过现在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黍子是什么。
我们常说人要吃“五谷杂粮”,五谷指的其实是:稻、黍(糜子)、稷(谷子)、麦、菽(大豆)
黍(shǔ),就是糜子,去皮后就是黄米,含有一定黏性的,通常可以熬粥、做点心、酿酒等等。
为什么古人强调小暑大暑要多吃这些粮食呢?
这是因为,这段时间天气闷热,人们出汗非常多,汗液里会带走大量的钠和钾。
缺钾后,人很容易出现头晕眼花、浑身无力等症状。古代人虽然不明白其中的原理,但他们明白如何吃能缓解这些症状。
黍子里含有丰富的谷蛋白和球蛋白,优于常见的大米、小麦,所以古人认为吃完这种黍子,身体有劲,精神也好了。
对于现代人来说,除了适当补充点杂粮来增强体力外,还可以多吃一些富含钾元素的食物,防止天热中暑引发低血钾症。
富含钾元素的常见食物有香蕉、桃子、杏、油菜、白菜、大葱、芹菜等等。其中香蕉含量是最高的。
晒伏
小暑前后,还有很多人把家里的旧衣服、旧书画拿出来晒晒。
入伏前后,正午光照是最毒辣耀眼的时候,这时暴晒一下旧衣物可以去去上面的霉味,而像书画之类的老物件,晒一晒则可以祛湿防霉防虫!
当然啦,这段时间降水也很多,而且往往是来也快去也快的强降雨。如果感觉天气不对就要及时把东西收到屋子里去。
小暑节气,天气炎热,人的消耗增大,容易乏力没胃口。
大家记得多喝凉白开补充水分,避免长时间外出和中暑。可以适量补充一些优质的谷物和蛋白质,增强体力,健健康康度过“苦夏”。
最后送给大家一首“清凉”的小诗,在诗句中消散心中的烦躁,怡神养元,使心境回归平和。
《纳凉》
秦观(宋)
携扙来追柳外凉,
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
风定池莲自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