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精神:“蓬勃、正大、刚健、醇雅”
清石涛《秋鹰图》年作
《秋鹰图》题诗
海天一奋下层层,二月潜藏八月凭。
莫说乱巢无处觅,听他灵鹊报孤棱。
清石涛《鹤寿千春》
《鹤寿千春》题诗
流精城阙阿母家,千树万树恒春花。
蜂鬚蝶翅不能到,人间遥指疑红霞。
瑶花艳体光盈座,六铢紫帔醍醐涴。
五岳图中烟雾深,七真会里乾坤大。
古今谁是糟邱客,前有刘伶后李白。
岂知三万六千觞,酿取天泉作璚液。
君不见昆崙万仞金芙蓉,海天一色青濛濛。
泰皇汉武脚可到,楼船甲帐生寒风。
又不见,武陵鸡犬非人世,流水桃花风土异。
渔父重寻旧路迷,至今但有仙源记。
由来业慧当生天,寸田尺宅堪求仙。
翠波满酌驻光景,半醒半醉蓬莱眠。
石涛的《鹤寿千春图》是一件汇集诗、书、画三绝的上乘佳作。
《鹤寿千春图》简洁、奇特的构图,除了一鹤一桃之外,不置任何衬景,既鲜明的突出了主题,又集中的冲击了观看者的视觉。大笔一挥而就,不多渲染,痛快淋漓,这正是石涛的独特风格!
再看这鹤与桃,一大一小、一上一下、一俯一仰、一动一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丹顶鹤微展双翅,俯身低头,二眸凝视着下方的蟠桃,而这枚连枝带叶的桃子也似有灵通,仰面努嘴,甚至伸出双臂样的枝槎,在打招呼,如长幼之关怀,似亲人之抚爱,像友朋之倾谈,意趣盎然。
画的上方,洋洋洒洒,一篇长诗,占去了三分之一的空间,在石涛数以百计的诗作当中,众体皆备,但尤擅古体歌行。这里题的诗就是一首“七古”。共有二十四句,以七字为主,中有“君不见”和“又不见”插入。用韵宽泛不拘,平、去、入随句灵活运用,自然和谐,如歌如述,声情并茂。画意未尽,由诗阐发,而读诗之时,又不能不注意到迎头盖脸的题字书法了。
从视觉效果上看,它的份量当与图画平分秋色,这就是石涛书法的魅力!众所周知,他的书法出入汉魏,尤其倾慕元季高士倪云林的遒媚古劲的风致,然而由于他的性格和艺术主张的原因,便又参照了徐文长的放浪恣肆的态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精神面貌。疏疏密密的行间,大大小小的字体,深深浅浅的笔墨,跌跌宕宕的神态,长长短短的句式,与全图构成了一个浑融、灵动,意趣横生的统一体。总之,只有此画、此字、此诗,才能称为石涛、才能称为“三绝”!
清石涛(款)《礁石白鹅立轴》
清石涛《猫趣图》
清石涛《对牛弹琴图》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画构图奇险,笔墨老到,意境突出,是石涛人物画杰作。“对牛弹琴”一词本是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但此图通过作者自题“世上琴声尽说假,不如此牛听得真”等诗句,反映出作者难遇知音,而只能寄托于“牛声一呼真妙解”,反映了作者孤独落寞的心境。
清石涛《番人秋狩图》
《番人秋狩图》画中人物为北方少数民族装束,其中两人髡发,两人着帽,一人擎鹰,一人视箭,另一人则于马群中侧首而顾,远方一人策马而至。画中所画鞍马或卧或立,或啮或龁。姿态各异,神情毕肖。
该作构图也颇具特色,近景山坡以边角出之,鞍马、人物聚于画面中心,以一人一骑将近景人马与远景山色有机的联系起来。
任何巨匠的艺术成就都离不开对前人经验的借鉴和艺术养分的汲取,作为清初个性派大家之一的石涛,其学画经历和一生成就显示,他强调“师法造化”,主张“借古以开今”,重视创变与出新。元人有一幅《狩猎图》,明代的石锐和仇英都有临仿本,石涛很可能就见过这幅元人《狩猎图》抑或根据石锐和仇英的临仿本而发挥创变。
◎
版权声明
我们尊重原创,本号所推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
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