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出生就有了姓,姓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东西。可最初的姓是怎么来的呢?
(1)图腾名称。
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简称族号。
在人类姓氏系统中,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类同现象:人们常以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一些非生物名称为姓。
这种现象反映了一种类同的文化特点:姓氏与原始图腾有着密切的关系。
“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totem”,意思为“它的亲属”、“它的标记”。
由于远古时期的人们缺乏对人类自身的认识,因而不知道人类是从哪里来的。
在原始人的固有观念中,本氏族人都源自某种特定的物种——某种动物或植物。
本氏族与某种特定的动物或植物具有亲缘关系,于是图腾信仰便与祖先崇拜发生了关系,某种动物、植物便成了这个氏族最古老的祖先。
例如,“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玄鸟”便成为商族的图腾。
人类最初的姓氏很多源于图腾崇拜,这是华夏姓氏与外国姓氏共有的特点。
在遥远的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也十分有限。
原始先民们无法弄清楚自身和氏族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便以为氏族与某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有某种特殊关系。于是,人们便把这种特殊事物奉为氏族崇拜的祖先,顶礼膜拜。
正是这个原因,远古有不少氏族干脆就用图腾作为氏族的名称了。
随着历史长河的积淀和文化心理的过滤,大多数图腾转化为民族的姓氏。
法国人类学家雷纳克的《图腾崇拜的规则》中说:
“氏族及个别成员都须采用图腾动物作自己的名字。”
这里所说的“名字”,就是后来的姓氏。在今天世界各民族中,有不少姓氏都源自古老的图腾。
英美常见的姓氏雷切尔是母羊的意思,德博拉是蜜蜂的意思。葡萄牙的姓氏拉波孔是狐狸的意思,洛博是狼的意思。
同样,日本的龟、熊、虎、猪、鹤等姓也都源自动物图腾。这种“图腾姓氏”的现象,揭示了人类姓氏文化的类同性。
根据学者们的研究资料,中国许多民族的姓也是由图腾名称演变而来的。中国的龙、马、牛、羊、猪、凤、龙、蛇、梅、李、桃、花、叶、林、山、河、水、云、沙石、皮、毛等姓都当源自同名的图腾。
风姓源自凤凰鸟图腾,在甲骨文里“风”都写作“凤”,伏羲姓风。
满族的古姓多为图腾名称,如萨克达(野猪)、尼玛哈(鱼)、钮祜禄(狼)、绰罗(桃子)。
碧罗雪山的傈僳族共有24个姓,多源自图腾名称,如鼠、牛、虎、兔、龙、蛇、马、羊、鸡、狗、猪、猴、鸟、熊、鱼、麦、稻、黍、青菜等。
白族过去也以图腾为姓,以虎为图腾的便姓虎(白语为“腊波”),以鸡为图腾的便姓鸡(白语为“介耻”),以鱼为图腾的便姓鱼(白语为“吴茨”),以海螺为图腾的便姓海螺(白语为“庆”或“翟”)。
后来,由于白族和汉族交往频密,他们看到汉人大都姓李、王、张等,不见有姓虎、姓鸡的,怕被人耻笑,于是姓虎的便改姓何、和、胡、鲁、木等,姓鸡的改姓金、姬、纪、奚、王、高、黄或其他姓,姓鱼的改姓余,姓海螺的改姓翟或施。
也有一些地区的人,仍坚持以虎、鸡、鱼和海螺为姓。
(2)出身缘由。
有些姓源自出身缘由。
夏人姓姒,是因为“禹母修己吞薏苡而生禹”,“姒”与“苡”音近,夏人便以姒为姓。《字》:
“姒,又姓。禹母吞薏苡而生,因姓。”
商人姓子,是因为商人的祖先契,为其母简狄吞食了燕卵后怀孕所生。
动物的卵又称“子”,因此,商人以子为姓。这个故事写在了《诗经》里,《诗经·商颂·玄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史记》也有相似的记载,《史记·殷本纪》:
“殷契,母曰简狄,有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周人姓姬,是因为周人的祖先弃,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后稷,是其母踩了天帝的足迹后怀孕所生。
“姬”与“迹”音近,故周人以姬为姓。这个故事《诗经》也有记载,《诗经·大雅·生民》:
“厥初生民,时维姜。生民如何?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夜郎国的姓也来自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有一天,一个女子在水边洗衣服,有一段三节长的竹子漂到她脚下。她听到里面有哭声,剖开竹子一看,有一个男婴,于是把他抱回家抚养。
男孩长大后,文武全才,自立为夜郎侯,以竹为姓。
《后汉书》对此事的记载很详细,《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
“夜郎者,初有女子浣于遁水。有三节大竹流入足间,闻其中有号声,剖竹视之,得一男儿,归而养之。及长,有才武自立为夜郎侯,以竹为姓。武帝元鼎六年(前年),平南夷,为郡,夜郎侯迎降,天子赐其王印绶。”
(3)居住之所。
有些姓源自居住之所。
神农氏就是因为长期居住在姜水河畔,故而以姜为姓。
《说文》:
“姜,神农居姜水,以为姓。”意思是:“
神农氏居住在姜水边,用姜作为姓氏。”《帝王世纪》也说到这件事:
“炎帝神农氏,姜姓,母女登游华阳,感神而生炎帝,长于姜水,是其地也。”
黄帝因居住在姬水,所以以姬为姓。《说文》:
“姬,黄帝居姬水,以为姓。”意思是:“黄帝居住在姬水之畔,便以姬为姓。”
黄帝生长于姬水(今陕西武功漆水河)之滨,故姓姬。
姚姓是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虞舜因为居住在姚墟,因而以姚为姓。
《说文》:
“姚,虞舜居姚虚,因以为姓。”
《山海经》曾记载有“三身”之人,姓姚。《山海经·大荒南经》:
“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食,使四鸟。”
《帝王世纪》也记载了姚姓由来:
“舜母名握登,生舜于姚墟,因姓姚氏也。”
(4)吹律定姓。
据《白虎通义》记载,古代圣人兴起的时候,不知道自己的姓氏是什么,于是就依据吹奏出的不同声律来确定自己的姓氏,以区别于其他的族姓。
《白虎通义·姓名》:
“圣人吹律定姓,以纪其族。”
《汉书·京房传》也有相关记载:
“房本姓李,推律自定为京姓。”
中国历史上是否存在过“吹律定姓”之法?最早记录此事的都是汉代的著作,且言之凿凿,似有此事。
但仔细分析,又语焉不详。吹律定姓者为圣人,普通人是否有这种资格呢?
吹奏什么乐器,吹奏出来的声音如何跟汉语的读音联系在一起?
定姓的具体规则是什么?定姓记的是其家族,可否作为普通人的姓氏呢?这些都不得而知。
《汉书》甚至说到,京房本姓李,推律自定为京姓。他为什么要自改其姓呢?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这样做?
是根据什么“律”推定的呢?
这些实在让人一头雾水。就现有资料来看,我们还是比较怀疑这种定姓的方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