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推名人也在看的和孩子分清界限,值得

治疗白癜风去哪家医院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ffxbdf/
今日推荐:《和孩子分清界限》作者:王宇。搜索书名开始观看吧~

-----精选段落-----

第六章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对于自信心不足的孩子,父母切忌不要拿他去和别的孩子横向比较,不要认为没有比较就没有提高,不要认为拿别人的长处来激励孩子就能使他进步,一些盲目的、无谓的比较对孩子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它将严重地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有个孩子这样说:“妈妈专门拿我同好的孩子比,专门拿我不行的地方同别人比,她越这样比我就越没有信心,比来比去弄得我什么也不想再干了。”

父母通常是在对孩子不满意的时候才去作横向比较的,殊不知,这样的比较会使孩子在心里产生自我否定,会使孩子感到自己是个没用的人,会使孩子的自我形象严重受挫,会使孩子的自卑心理雪上加霜。

其实,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人,人和人之间相互比较是毫无意义的。如果真的要比,不妨经常拿孩子的长处去和别的孩子的短处比一下,只有这样比才会使孩子变得更加自信。

3.对孩子要多鼓励、少责备

人在本性中有获得肯定与赞美的需要,如果一个人能够感到自己是被别人赏识的、自己是被别人重视的、自己对别人来说是重要的,那他就会自然地产生愉悦的感觉,他的行动就会更加积极,做起事情来就会充满自信。

大人如此,孩子更不例外,孩子的年龄尚小,他的心智发展还不很成熟,他往往倾向于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父母和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来了解自己。父母如果经常夸他是好样的,经常表扬他有进步,他就会在心里充满自豪和自信,觉得自己的确很优秀,的确很与众不同。

相反,如果孩子平时很难听到父母的夸奖,听到的尽是些埋怨、挑剔、责备、训斥甚至挖苦,一个小小的过错就被父母紧抓着不放,没完没了地进行批评,他就会觉得自己做人很失败,生活中充满了挫折。久而久之,他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失去对学习和生活的自信。

因此,父母在生活中应当对孩子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当孩子表现得很优异或孩子在某一方面有进步时,千万不要吝惜自己的表扬和赞美之辞,不要觉得会把孩子给“夸坏了”。

好孩子往往都是夸出来的;当孩子遭遇失败或孩子行为有过失时,也不要对孩子全盘否定把他说的一无是处,更不能盛怒之下对孩子拳脚相加,这种做法不但于事无补,而且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4.不能对孩子要求过高

虽然说对孩子不能放任自流,虽然说对孩子提出比较高的、比较严格的要求可以防止孩子松懈,可以促使孩子进步,但这里有一个“度”的问题,即对孩子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必须在孩子的能力范围之内,必须切合孩子的实际情况。

要知道,孩子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如果父母不顾孩子的心智发展水平,一味地拔高对孩子的期望,孩子在行动起来就会感觉到非常吃力,而且经常会有失败感和挫折感,渐渐地他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失去对自己的信心。

因此,父母在给孩子提要求时不可过高、过严,要让孩子“蹦一蹦就能摘到桃子”。比如孩子上学期语文只考了55分,那么对他这个学期的要求就不能是一定要考90分以上,而应当是要求他消灭不及格的现象。

对于那些毛病较多的孩子,不要一下子就要求他全部都改掉,俗话说“一口吃不成胖子”,要一点一点来,一个毛病一个毛病地改,你要求得多了孩子也达不到。

如果孩子“蹦一蹦就能摘到桃子”,他便可以不时地享受收获“桃子”的成功喜悦,他便可以增强下一次再“蹦一蹦”的信心。

5.让孩子排除消极自我

自信心不足的孩子往往在内心里有很深的自卑情结,他们习惯于对自己说“我不行”,有的孩子在学习上认为自己天生比别人差,考试成绩总不好,再怎么努力也不行;有的孩子在交往上认为自己是不受欢迎的,压根就不会讨人喜欢,交朋友对自己来说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有的孩子在文体活动上认为自己很差,别人一首歌很快就学会了,自己却五音不全、老是跑调,别人跑步成绩都很好,自己却天生肥胖不是块运动的料。

我们知道,一个人如果经常被自卑的情结所困扰,他在没有做事情之前就会先否定自己,做起事情来自然就不会有信心。而越没有信心,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大,越失败对自信心的打击就越大,从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因此,为了增加孩子的自信,父母必须要帮助孩子建立起积极的自我,要引导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要想办法使孩子能够相信自己的能力。

比如经常找找孩子的过人之处,充分发挥孩子身上的这些闪光点并使其更加耀人,使孩子感觉到自己原来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差;当孩子遇事感到信心不足时,提示他用积极的语言来暗示自己,如:“别人行,我也能行”,“我再努一把力就会做好的”,“我行,我一定能行”。

对于孩子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这样就可以使得孩子能经常保持一种愉悦情绪,不断地奋发向上。

6.要对孩子充满信心

无论孩子的表现如何,父母都不能对孩子失去信心,因为父母的态度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孩子的自我概念积极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对他的看法和评价。

如果父母首先选择放弃了孩子、看扁了孩子,认为孩子这辈子没希望了、不可救药了,那么孩子极有可能受此影响形成消极自我,他也会在心里看扁自己,觉得自己这辈子的确没希望了、不可救药了,不但自信心丧失殆尽,而且还容易自暴自弃。

人是喜欢被别人赏识的动物,尤其是对自我还不甚了解的孩子,更需要父母去精心地呵护,现在许多父母对孩子在生活上的照料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可对孩子心理上的照料几乎是一片空白,有伤孩子自尊心的话脱口就出,根本就不考虑孩子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根本就不考虑对孩子会产生什么样的负面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缺乏自信心,其根源就在于此。在这里,有一句话送给父母:“孩子只有被别人发现了,他才能发现自己。”

7.帮孩子提高自己

有些孩子之所以没有自信心,是因为他在某些方面的确不如别人,差距明显地摆在那里,不由得孩子不承认,不由得孩子不自愧不如。这个时候,父母除了采用鼓励等办法之外,最重要的是帮孩子提高自己,使孩子迎头赶上。

比如:孩子英语发音不好,经常受别的同学耻笑,父母就应当多加强孩子这方面的训练,让他多听听英语磁带,多模仿磁带里的发音,孩子的发音标准了,同学们自然就会对他是另外一种看法,孩子的自信心自然就不成问题了;孩子的体育成绩不好,米跑步在班里处在倒数的位置,父母就应当督促孩子每天早上起来坚持锻炼,围着小区多跑几圈,假以时日孩子在班里位次一定能够提升,孩子也不会一提到跑步就感到是件头痛的、让他出丑的事情了。

6.7独立思考很重要

要把孩子培养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必须让他学会独立思考。身为一个父母,在培养孩子多方面能力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一个人的与众不同有许多表现,其中最有意义的方面在于能够展示并表达独具特色的思想。一个成功的人士,也许有多方面的建树,但最引人注目的应该是他那极具个性的思想,以及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所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培训内容的人来,他一定能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思考、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英国学者培根曾经把三种不同的哲学家形象地比喻成蜘蛛、蚂蚁和蜜蜂。他把盲目地堆积材料的求知方式称做蚂蚁方式,把主观随意创造体系的方式叫做蜘蛛方式。他认为最好的方式是像蜜蜂一样,从花园里和田野里的花朵中采集材料,并用自己的力量来改变和消化这些材料,“蜜成、花不见”,酿造出比鲜花的美和精粹得多的蜂蜜。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管从哪方面讲,都是十分重要的。

(1)思考可以使孩子的所学融会贯通,学得更好,学得更透。

任何学问和书籍都是有它的逻辑体系的,阅读因为受时间、环境的影响,势必将其割裂。这时,如果借助于思考,孩子可以把它们连贯起来,学到的东西就会成倍增加,收获会更多、更大。

(2)思考有助于记忆。

思考的时候,孩子必然要对所学像过电影一样过一遍,这无疑会加强记忆;思考中的排列组合等一系列条理化过程,必然使所学系统化,将知识有条不紊地存储起来,这对记忆当然助益甚大。

(3)思考也有助于把学过的知识加以鉴别,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人类的大脑是一个海量的存储器,但是没有谁可以达到那个理论数值,更多的人则是灌在脑子里的东西稍多一些,就容易混乱。此时,去粗取精是一个必要的步骤,只有经常地删除一些东西、备份一些东西,我们的脑子才好用。至于那些错误的东西,我们就更不应该让它占据我们大脑的一席之地了。

反映前苏联女英雄卓娅事迹的《卓娅与舒拉的故事》一书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

卓娅的学习成绩很好,虽然有些功课显得很吃力。有时她做数学和物理功课做到深夜,可是始终不让舒拉帮助她。有很多次都是舒拉早已准备第二天的功课了,可是卓娅仍然伏在桌上。

“你做什么呢?”舒拉问。

“代数。算不出来这道题。”

“来,我算给你看看。”舒拉说。

“不用,我自己想想吧。”

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舒拉生气地说:“我睡觉去了,答案就在这里,你看,我放在这里啦。”

卓娅连头也不抬。舒拉遗憾地挥了挥手,离去了。卓娅又做了很长时间。在十分困倦时,她就用冷水洗脸,洗完后仍然坐在桌旁。算题的答案就在旁边,伸手就可以取来,但卓娅连往那边看上一眼也不肯。

第二天,她的数学作业得了优,这事并不使班上任何人感到惊异。可是,只有舒拉知道这个“优”的代价是什么。

这个代价就是“独立思考”。

许多孩子遇到难题时,总希望父母给他一个答案。如果父母对孩子有问必答,时间久了,孩子会养成依赖的习惯,遇到问题时不会独立思考,不会自己去寻找答案,这对发展孩子的智力没有一点好处。

孩子最初是很少有自己独立的看法的,他们还不善于思考,总是说:“妈妈说……”“老师说……”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早一点从“别人说”转化为“我认为”、“我主张”。“别人说”表明孩子只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我认为”则表明孩子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地位,这样有利于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鼓励孩子独立思考方面,父母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最简单的就是倾听孩子叙述自己的想法。尽管孩子的想法常常是天真、幼稚甚至可笑的,但父母一定要按捺住想纠正他的愿望,抓住他谈话中有趣的、有道理的论点,鼓励他深入“阐述”,使他尝到思考的乐趣,增强自我探索的信心。

1.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想

比如,刚刚买回的积木,孩子可能不太会搭。父母可以给予引导,聪明的父母是不会把示意图给孩子看的。父母要给孩子留下思考的机会。

要训练孩子思考的习惯,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个不完整的答案,让他自己去动手、动脑,这可以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2.尊重孩子的好奇心

许多孩子都有较强的好奇心,每当见到一个新事物,总想更深入地去了解,往往会不自觉地摸一摸、问一问、拆一拆、装一装。对这些行为,许多父母很是烦恼,经常批评孩子。其实,这些都是孩子喜欢研究和求知欲旺盛的表现,父母的呵斥会挫伤孩子思维的积极性。正确的方法是因势利导,鼓励孩子的探索精神,并且启发孩子“异想天开”。

3.培养孩子的创造性

独立的思考需要创造性,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一个有效方法是鼓励孩子编故事,并把它记录下来。美国著名儿童智力发展研究专家简·海丽在她有关孩子智力发展的著作《如何更聪明》中特别推崇这一方法,她认为,这样做对孩子不仅是一个语言训练,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运用自己的想象与推理能力,得到出人意料的结论。

具体的做法就是让孩子自己命题,告诉他你要给他做秘书,然后完全按照他的语言记录下来,不要加以修饰。这种实践是一个充满趣味的过程,孩子们会非常愉快地想到“原来我还会进行创造,而且创造出这样有趣的‘思想’来”。这种对创造、对思考的热爱,会使孩子终身受益。

6.8孩子要学会自我反省

能够反躬自省的人,就一定不是庸俗的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64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