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BAI资本(BAI_VC),作者
王亦君
“吃瓜群众”突击调查:最近两个月,你有没有“吃瓜”吃到撑?纷飞的八卦之外,我们想和你严肃谈谈吃瓜这件小事。
从年前的古埃及到今日的国民餐桌,中国怎样走上西瓜大国之路?古人吃瓜也疯狂,都有哪些独门讲究?从“天选之瓜”南汇说起,科学育种如何带来“吃瓜自由”?以及现代物流体系下,一颗西瓜的奇幻漂流。
01、我们是如何成为吃瓜群众的
当了这么久的“吃瓜群众”,你知道这个名号从何而来吗?
以前的戏院开场前、火车走廊上,常常会有工作人员以“前排出售瓜子,前排吃瓜子,前排吃瓜”的话术来兜售瓜子。
到了论坛贴吧时代,吧友们为了赚经验,衍生出了以“前排”、“沙发板凳”、“十五字”等为代表的水贴文学,还演变出了“前排出售瓜子鸡腿”的图片。后来,不发言仅围观的网民逐渐被比喻为“吃瓜群众”。
年1月14日,“吃瓜群众”一词与“洪荒之力”、“小目标”等词同时入选《咬文嚼字》杂志社发布的“年十大流行语”。
《咬文嚼字》发布的年十大流行语。彼时,群众们吃的“瓜”还是指的瓜子
在教育部、国家语委在北京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该词也是“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之一,与之一同入选的还有“表情包”。人们频频以“吃瓜群众”作为冲浪代号,只是在与之相关的表情包之中,“瓜子”变成了“西瓜”。
“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
捧着西瓜看热闹,与嗑瓜子看热闹,本质上并无不同,且“西瓜”在某种程度上更满足国人对于“瓜”的期待——
毕竟,我国的西瓜产量已经不能简单用“世界第一”形容,而是常年居高、一骑绝尘的地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年我国西瓜种植面积约.93千公顷,产量.69万吨,年达.10万吨。
自年起,我国西瓜产量持续稳定在万吨以上,超世界总产量的60%。图片来源:趣奇说(不同渠道口径数据略有差异)
更厉害的是,这六千多万吨西瓜,只有不到10%的用于出口,余下大部分“瓜量”都是我们自己吃进了肚子,约等于全国群众人均一年消耗近百斤国产西瓜。除了主粮,没有任何肉蛋奶蔬果的单品消费量能与西瓜相匹。
在我国,西瓜不仅瓜瓤能吃能喝,瓜皮可炒菜可入药,西瓜子同样能嗑。没有“瓜”的夏天不完整,你我皆是有名有据的“吃瓜群众”。
0、古人吃瓜“名场面”
知乎热帖“最能代表中国的食物”中,大西瓜凭一己之力获得了超万赞同,国民地位可见一斑。虽然“吃瓜大国”的地位不可撼动,但我国并不是西瓜的原产国。
第一次关于西瓜有收成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年前的古埃及。西瓜果实经常被放在法老的陵墓,用于来世享用。
埃及古墓画像中的西瓜。此外,古埃及墓穴中有许多与植物相关的描绘,学者曾发现类似西瓜植株的图画
直至公元10世纪,契丹人首次从中亚将西瓜带到中国,始称“寒瓜”,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时,曾述“永嘉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李时珍引用其言,认同其所述“盖五代之先,瓜种已入浙东,但无西瓜之名,未遍中国尔”,认为“寒瓜”就是西瓜。
内蒙古出土的辽代墓葬壁画上有一幅“宴饮图”,据考证,此墓筑于辽圣宗耶律隆绪太平年初(公元-年)。只见砖砌方桌上,一竹编浅盘内放着形似石榴、桃子的水果,另一黑盘内放着三个西瓜——古代贵族也爱“水果拼盘”,丰富程度并不比今天的少!
蒙古敖汉旗羊山一号辽墓壁画,三个距今千年的“瓜”
那“西瓜”后来是如何得名的?这个“西”是什么西?《事物纪原》一书中说“中国初无西瓜,洪忠宣(洪皓)使金,贬递阴山,得食之”。即指建炎三年(公元年),南宋洪皓出使金国以求宋金和平,待绍兴十三年(公元年)洪皓归宋,便带回了西瓜种子,最早种植于种植于中原地区和杭州、饶州、英州等皇家“特供菜园”中,受到历代贵胄追捧。
明世宗嘉靖,就非常爱吃大兴的西瓜,为此令人专门辟了一处瓜园,派亲信看守采摘,专供他食用,其他瓜园的进贡则赏给众臣,以示皇恩。
著名“吃货”慈禧太后,还发明了“西瓜盅”——挖出瓜瓤,将切好的火腿、鸡丁、新鲜莲子、龙眼、胡桃、松子仁、杏仁等装进去,隔水文火慢炖。其味清醇鲜美,果香解腻,又称“西瓜双凤”,传说是慈禧最爱的一道夏季御膳。
传说,慈禧太后唯爱西瓜正中心那一口,因此一次就要享用数十个西瓜
西瓜子还是传统中式点心里的“瓜仁本仁”。《红楼梦》里令人肃然起敬的“内造瓜仁油松瓤月饼”(宫廷限定联名款五仁月饼),用的就是西瓜籽。
另一方面,文人骚客的吟咏,又为西瓜增添了许多雅趣。有大明第一才子之誉、人称“解学士”的解缙,传说在孩提时代就曾诗曰“知法又犯法,出家又戴枷;两块无情板,夹个大西瓜”,讽刺戴枷和尚。后又撰西瓜联: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向东甩;自上而下读左传,书往右翻。
贵族、风雅之士将西瓜吃得千回百转,古代老百姓同样有自己的讲究。早在明清时期,“冰镇西瓜”就已在民间流行。普通老百姓通常采用“井拔凉水”镇西瓜,讲究点的甚至还要中途换水;有钱人家则是有冰西瓜的特制木箱,将西瓜置于买来的碎冰之上,待其降温后大快朵颐。
03、科学育瓜吃瓜指南
什么,西瓜和南瓜本是一家?西瓜本种的最初学名是Cucurbitacitrullus,由瑞典生物学家卡尔·林奈于年所发表的文章中提出,“Cucurbita”意为“瓜”,是今南瓜属学名。
这佐证了西瓜的祖先其实和南瓜类似,成熟时其胎座是丝状结构,经过数百年的育种,西瓜的胎座逐渐变得极为发达,才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
60-70年代,我国西瓜年产量不到如今的十分之一。据说当年的吃瓜“需要凭卡限量供应,只有拿到医生证明的高烧病人才能买到一只福利瓜……没发烧又想吃西瓜的还有一种办法,排长队到堂吃店里吃,但吃了西瓜必须把瓜籽留在桌上,营业员收齐之后交到果品公司,作为来年的种子”——金贵程度堪比今天的车厘子。
而今天的“吃瓜自由”,则要归功于半个世纪以来的西瓜育种研究。
瓜类研究会议……咳咳,严肃认真的那种:年,“全国西瓜、甜瓜研究座谈会”在兰州召开,这是新中国瓜类科学研究工作的第一次会议
我国的西瓜培育经历了多次更新换代:从大力培育无籽西瓜,到引进海外优良品种,再到杂交育种……作出了诸多尝试。至80年代,杂种优势的研究利用成为我国西瓜培育重点,初步实现了西瓜国产化。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的西瓜总产量和单产同步开始飞升,一跃成为比肩香蕉的全球第二大水果。
上述育种成就中,“京欣一号”系列和“西农8号”系列最具代表性。后来,西瓜育种不单单追求甜、皮薄,开始向酸甜风味、彩色瓤等新型西瓜新品种选育。而在西瓜界拿奖拿到手软的“南汇”,直到现在还是许多上海人的夏季必备。
“天选之瓜”:在上海,瓜贩都会打出“南汇”的名号,而在南汇当地,人们会特意把产地精确到乡镇街道,说自己卖的是“书院”或者“祝桥”,追求血统纯正
为了避免哼哧扛回一只生瓜蛋子的尴尬,我国的科研人员还研究了多种“西瓜成熟度无损检测方法”,搭建西瓜的力学模型,将传统的敲、拍、听声原理,用科学的振动测量方法实现,并用采用频谱分析方法,得到含糖量与固有频率的关系,并考虑质量的影响,提出了西瓜的成熟度指数。堪称“科学吃瓜指南”。
科学吃瓜指南:试验西瓜成熟度指数与含糖量的关系
这些研究为西瓜产链的标准化提供了良好的思路。电商零售平台、大型商超和升级换代的新连锁水果店,也在“如何让大家吃上更好的瓜”这件事上不遗余力。
首先是保证西瓜出身尊贵:为了开出更多红瓤甜瓜,其主要供应来源于与公司签约的水果基地和自营基地,依托“基地直采”,提高了西瓜的新鲜度和品质稳定性。
叮咚买菜上来自银川和西双版纳的西瓜,最快半小时就能送货到家
其次,把关筛选环节,最大限度保证标准化。西瓜的大小、重量被控制在严格区间内,上下浮动很小。最后,这些瓜中贵族还需要特殊呵护。通过专业物流和仓储的调度,不仅能最大程度科学摆放、避免磕碰损伤,还能增加流程透明度、实现可追踪——扫描瓜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4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