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白癜风偏方 http://m.39.net/disease/a_5419408.html
N海都全媒体记者罗丹凌马俊杰文/图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最近,随着气温持续攀升,八闽大地仿佛披上一件繁花似锦的“外衣”。比如,福州西湖公园里桃花竞相绽放,粉红缀枝,灼灼桃花,枝叶蓁蓁,一片片桃花如傍晚绯红的云霞,向市民诉说着春天的故事。
如此美景,惹人沉醉。昨日,趁着“三八”国际妇女节的短暂假期,不少女性朋友来到公园沐浴阳光,在桃花枝下嬉笑、留影。
福州人有多爱桃花?大家主要食用桃子的哪个部位?关于“桃”,还有哪些你不知道的冷知识?今天的谈天说地,让我们来聊一聊桃花姑娘的那些事儿。
将你的心愿悬于桃枝上
福州西湖公园里约有株桃树,多集中于湖边。这些桃树中,除了零星几株为“元老级”,剩下的均是年前后栽植的。
当时为何选择种桃树?公园方面有着诸多考量。据西湖公园管理处园容科郭科长介绍,“仙桥柳色”是福州西湖八景之一。春暖花开时,湖边亭亭玉立的柳树总让不少市民眼前一亮。为了让公园的“颜值”加倍,管理处才决定引种一批粉红色的桃花,营造出“桃红柳绿”的景观,这样更符合公园的古典园林气质。
许多女性朋友来到公园沐浴阳光,花下留影
今年,西湖公园举办的首届上巳文化节亦结合了桃花文化。3月12日至13日,市民可以前往公园游客中心免费领取一块木质祈福牌,写下心中的美好愿景后将其挂于桃枝上,以此来驱邪、辟秽。
闽人将它写入戏曲融入公园
福州人爱桃花,可谓深入骨髓。
老福州人熟知的经典闽剧《荔枝换绛桃》中,就提到了桃花。这部福州版“梁祝”系福建省实验闽剧院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创作的,讲述了古代福州城一对情投意合的男女,以荔枝和绛桃定情,却不幸受到封建统治者迫害,忠贞不屈的男女主人翁焚火殉情的故事。
年4月,与观众暂别20余年的《荔枝换绛桃》又重新创排,甚至从群众中海选演员参演,只为探索新时代闽剧经典剧目的传承与发展,足以可见福州人对这部剧的喜爱。
除了将桃花写入艺术中,福州人还将它融入历史文化中。乌山历史风貌区中有一处名叫“红雨山房”的古厝,取名自唐代诗人李贺“桃花乱落如红雨”的诗句。这里曾是清代藏书家郭柏苍的旧居。郭柏苍还曾在《红雨山房记》中描写了乌山东麓桃花盛开的场景:“了无杂木,惟桃多且盛,风来片片入几席间”。
0年前古人已开始食桃
不仅是福州人爱桃花,古人对其也是宠爱有加,甚至桃树的各个部位都能引发古代文人的书写兴趣。
比如,《诗经》里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句子,写的是桃花;唐代诗人齐己说“碧耸新生竹,红垂半熟桃”,写的是成熟的桃子;唐代诗人元稹说“桃叶成阴燕引雏,南风吹浪飐樯乌”,歌咏的是桃叶;唐代诗人白居易诗“前年种桃核,今岁成花树”,写的是种植桃树的行为。
桃树结出的美味多汁的桃,也深得古人喜爱。据资料显示,桃在上古时期就是人们经常享用的一种水果了,在杭州余杭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就出土了数量繁多的桃核,说明据今0年前的良渚时代古人已经食用桃子了。
值得一提的是,园林专家表示,在植物学上,桃子这种果实是核果,其由单个雄蕊发育而成,内含1枚种子,3层果皮性质不一:外果皮极薄,就是我们吃桃子时吃的外皮;中果皮肉质发达,是我们主要食用的部分,也就是“桃肉”;而“核”则来自木质化的内果皮,非常坚硬,桃核扁圆,表面上有深浅不同的纵横沟纹和孔穴。
桃符上题联语便是春联
除了观赏、食用等价值,桃树还被古人赋予和寄托了许多美好的寓意。唐代时,古人就在两块长方形的桃木板上写下“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挂在大门两旁,或将画有二神的画悬挂、张贴于门上,其用意便是祈福灭祸,这就是最早的桃符。五代时,后蜀的宫廷里开始在桃符上题联语,后来桃符便称为春联的别名。
过年时,人们便用新的桃符替换旧符,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就写过一首《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海都课堂:在家这样画桃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在这桃花盛开的时节,除了赏花,爸爸妈妈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画桃花,把一片春意也带回自己的家中。
材料准备:褐色、粉红色、黄色颜料,铅画纸,棉签,吸管,不同大小的圆柱体玩具
方法一:1、手掌蘸上褐色颜料,印在铅画纸上当做树干和树枝。2、手指点画桃花。
方法二:1、将稀释过的褐色颜料滴在铅画纸底端。2、将不同大小的圆柱体玩具蘸颜料滚动画出树枝和树干。3、用手指或棉签点画桃花。
方法三:1.将稀释过的褐色颜料滴在铅画纸底端。2.用吸管吹出树枝和树干。3.用棉签点画桃花。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4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