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在夏天会不会也热的难受

烈日炎炎似火烧,鸣蝉藏身树隙中,聒噪声也日胜一日。

虽然和前几天40°高温相比,这两天上海气温稍微舒适了些,但满身大汗一个也不认识的我们还是心心念着空调的凉爽。

每每此时,小伙伴们都恨不能空调随身、自带凉气。

那不仅让人暗暗思索:没有空调的古人是如何消夏的?古人在夏天会不会也热的难受?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酷暑才不管今人古人,总是给你火辣辣的感受。

夏日里,古人肯定和我们今天一样热的难受,但古人用来消夏的小招数们此时看起来却还是自带文艺范的。

扇子

在古人手中,扇子除了是夏日扇风纳凉神器外,还极尽精巧,情趣。

我国古代,最早的扇子出现于商代,用五光十色的雄雉尾羽制成的,但此时的扇子并不是用来扇风的,而是拿来遮阳挡风的,插在车上也是一种仪仗。

考古发现,扇子当仪仗使用时通常左右开合,像旧时的大门,这也是为什么汉字中“扇”从“羽”和“户”旁。

作为仪仗使用的扇子

汉代,出现了用绢制成的团扇,又称罗扇、纨扇。11世纪,折扇经日本传入中国,男人们在正式场合改为使用折扇,团扇成为女性的专用物。

瓷枕

枕头是人们日常起居的重要生活用具,我国古代的枕头最早是以天然石块制作,以后又逐步扩大到使用木、玉、铜、竹、瓷等材料。其中以瓷枕的数量最多,应用最为广泛。

瓷枕,即瓷质枕头,枕上用彩釉绘成精美的图画或题有诗句。隋唐已有烧制,枕面长度一般不超过20厘米,内部中空,下端有孔穴可以透风,四周能透气,由于瓷器表面

有一层冰凉的釉面,便成为古人夏季首选的寝具。

南宋青白瓷仕女枕

竹夫人

又叫青奴、竹奴,为用竹篾编成的圆柱形消暑用具,一般长约1米,中空,

四周有竹编网眼,睡觉时抱着它,十分清凉。

冷饮

提到冷饮,别担心,咱们古人不玩雪糕刺客那种营销。

唐朝时我国便有了冰淇淋,当时名字叫“酥山”。到宋代,人们更喜欢吃草本、水果刨冰,光名字史书就记载了不少。分别有:冰雪甘草汤、生淹水木瓜、砂糖冰雪冷元子、凉水荔枝膏,雪泡梅花酒、冰绿豆水等等。

光听名字就消了三分暑气。

元代,贵族们进一步发明了“冰酪”,经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传播回欧洲,再由英国人加以改造,正式形成了今天的冰淇淋。

到明清,夏季冰镇饮食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市面上常有小贩售卖各种加了杨梅、桃子等的“凉水”,俗称“冰杨梅”“冰桃子”。

除了这些常规“武器”外,古人消暑还有黑科技!

唐朝,人们掌握了用硝石制冰的技术,于是在夏天里将冰装进房间内的金属容器中,通过冰汽化带走热量达到室温降低的目的,可谓当时的“土法空调”。

这可要了亲命

除了土空调外,唐代的能工巧匠还将风扇改装为水力风扇。

《唐羽林》中记载说,唐玄宗在含凉殿召见大臣,宝座后有水力带动的风扇产生凉气,而且还把水引到天花板上再洒下来,“四隅积水成帘飞洒”,其清凉自不必言。

以上种种,在与酷暑的斗争中,古人竭尽其能地展示了聪明才智,不过,这也侧面说明,他们当时热的是真难受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45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